English

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姜云胜(上)

1998-07-14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言荣 我有话说

“好好写一写我们的姜书记,老百姓打心眼里佩服他。”磙桥村老书记孙洪山拉着记者的手,恳切地说。在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采访的日子,从镇机关干部到村支书,从企业厂长到普通村民,说起姜书记,个个争先恐后,人人交口称赞。在记者要离开炮台镇时,3名退休干部匆匆赶来,责问记者:采访姜书记,为什么不找他们?并递上他们认真整理的“姜书记二三事”。

今年52岁的姜云胜,任辽宁省瓦房店市炮台镇党委书记已14年,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都倾注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14年,全镇人均收入增长9倍,镇财政收入增长7倍。19个行政村,已有17个达到小康水平,村村有柏油路,户户通自来水。镇公路两侧有文化广场、俱乐部、图书馆、幼儿园、医院、学校、造型别致的楼房,一座乡村“小都市”已见雏形。

老百姓敬佩姜云胜,是因为他为官14年清清白白,老百姓称赞姜云胜,因为他为造福一方付出许许多多……他集党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开放意识于一身,用人民公仆的情感和无私奉献的品格,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职责。从1987年至今,他领导的炮台镇一直是辽宁省文明乡镇,今年“七一”,姜云胜又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党委书记。

人总要有一种精神

1984年,姜云胜就任党委书记时,炮台镇人均年收入仅有348元。这个出身贫寒、自幼丧父跟着母亲要过饭的农民儿子,深深体会过普通百姓的疾苦。上任伊始,他便将自己的命运与3万炮台镇百姓的命运牢牢地系在一起。他把“振兴炮台,致富于民”8个字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制成大横牌匾,悬挂在镇政府办公楼前。他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制定炮台镇各个时期的发展规划并一一付诸实施。他担任镇党委书记14年来,走遍了炮台镇的山山水水。从种粮大户的田埂,到贫困户的险房,从村小学的教室,到农户的蔬菜大棚,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

我们在姜云胜简陋的办公室里,看到他那长凳下的4双鞋:布鞋是他上下班时穿的,皮鞋是接待外商时穿的,解放鞋是去农建、造林现场、施工工地时穿的,水鞋则是雨季探访困难户时穿的。4双鞋不知记录了姜云胜多少奋战在第一线、与老百姓共甘苦的感人事迹。1991年11月,老染房立轴闸工地上,一场抢时间筑坝大会战正在进行。姜云胜和机关干部吃住在工地,率领劳动大军昼夜奋战,力保在封冻前拿下全部工程。工程越干越难,河底泥土越挖越稀,一锹下去只能铲上一点土,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姜云胜急了,不顾人们的劝阻,撸起衣袖,双手插进冰冷的稀泥里,干脆用手捧。在姜云胜的带动下,人们纷纷挽起长袖,捧起泥来。不一会个个成了泥人。经过24天的奋战,立轴闸如期建成,炮台镇又开发出500亩水田。

在姜云胜的办公室里,我们翻看了他14年记下的工作日记,这些日记足有半尺多厚,40万字,它记录了姜云胜的工作历程。每天早晨4点多钟,他第一个来到办公室,记工作日记,看书学习,安排当天工作,然后是打扫走廊、厕所,接着开调度会。一年他只在春节休两天,14年从没迟到过一分钟。白天他就像一个铁人一样不知疲倦,可晚上一回到家里,常常累得躺在炕上不愿动,全身酸痛。长年的紧张劳碌,使他身患脊椎增生、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常常靠打吊瓶来减缓病痛。1995年春季的一天,因打吊瓶时药物过敏,姜云胜休克在办公室里,大家把他背到镇医院抢救,闻讯赶来的儿子望着不省人事的父亲哭诉:“爸呀爸,你这是不要命了。”许久,姜云胜才清醒过来,听说要给他转院,他说什么也不同意。第二天清晨,姜云胜照例早早爬了起来,准备上班。妻子刘代君将他拦住:“昨天你差点送了命,今天晚点儿去不行吗?”姜云胜态度坚决:“不行,我在家躺着,别人来看我,会影响正常工作。”说完,便拖着虚弱的病体上路了。刘代君噙着泪心疼地骂道:“傻鬼呀,你把命都搭在工作上了!”采访时,我们问过姜云胜:“你每天这么连轴转,不累吗?”他说∶“不累是假话,可我一闭上眼睛就是工作,人都有一个追求的目标,我的目标就是把炮台镇的经济搞上去,造福群众,这不是靠空话和口号能实现的,要带头干,多流汗。”

为了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只有初中文化的姜云胜,坚持学习。他的口袋里装的都是学习“要点”、“提纲”的纸条,在公出的火车上、会议的间隙,他手不释卷。夜半在家中,爱人一觉醒来,常见他在灯下苦读。他凭着顽强的毅力,用8年时间,交叉读完了辽宁省委党校函授行政管理本科班、北京大学法律系函授大专班、中专师范和中央农广校课程,获一个本科、一个大专、二个中专文凭和三个单科结业证书。目前,为了炮台镇的小城镇建设,他又在自学建筑学课程。在他的带动下,镇党委一班人全部参加函大学习,已有6人大专毕业。全镇56名机关干部,80%农广校毕业。

站立潮头造福山乡

祖祖辈辈没有脱离传统农业束缚的炮台镇,怎样才能改变面貌?姜云胜说:小康生活等不来,必须解放思想,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沈大高速公路的兴建,为炮台人创造了一个机遇,但按原设计方案,在炮台镇没有下道口,姜云胜深知这一人流物流集中的大动脉对振兴地区经济的重要作用。他多方奔波,终于争取到在转山头开了一个下道口。下道口开通了炮台镇与高速公路的通道,也打开了姜云胜的思路。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沈大高速公路两侧的炮台镇建立经济开发区!他们的努力获得上级批准。经济开发区虽然成立了,但吸引资金谈何容易!姜云胜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奔波。为了争取一个项目,他竟六登人家家门,有时还夜宿走廊。姜云胜说:“好话哄骗不了人家,酒肉也吸引不住人家。”1993年11月,台湾咏泰公司占地94顷、投资200万美元、发展名特优果树的独资项目在炮台镇签约。

第二年春,咏泰公司的苏老板为能否在清明前后将13.2万株果树全部栽到地里备感忧虑。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将大部分树苗推迟一年栽种。姜书记得知后,即刻赶到咏泰公司,他握着苏老板的手说:“我姜云胜说话算数。当初承诺:如有困难,我们将全力相助,今天决不失言。13万棵果树由我们来栽!”苏老板愣了:“13万棵树,需要多少天能栽完?季节不等人哪。”姜书记胸有成竹地回答:“不出半个月!”于是姜书记率领镇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千余人,白天栽树,夜里浇水,仅用11天时间,便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果树抢栽任务,苏老板感动得逢人便讲:“姜云胜为人诚实,讲信誉,是条汉子,我在炮台投资,心里踏实!”

姜云胜的承诺产生连锁反应。经咏泰公司的全力引荐,考察两年一直举棋不定的台湾大成公司终于决定投资5000万美元,在炮台做一个年出口量为2400万只肉鸡的项目,现已全面投产。之后,大成公司总经理又以一封书信,将已在外地洽谈了3个月的“亲家”韩国永安公司拉到了炮台,永安公司在考察了炮台的投资环境后,信心大增,又追加了150万美元的投资额。小小炮台镇,已同1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和贸易往来。

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同时对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少数人看不惯新变化,他们把气撒在姜云胜身上。1989年正月十三晚上9点多钟,一声巨响,姜云胜家的整个后窗被震塌下来,后门也震碎了,屋墙裂开一道大口子。好好的家一下子成了“蜂棚”,儿女们惊呆了,爱人吓哭了。严冬的夜,寒风呼啸,乡亲们不约而同地在姜家被炸毁的门窗上钉毯子挡风。姜云胜却逐家走访被波及的四邻,真诚地说:“让大家受牵连了,我深感不安。”说罢,鞠躬致歉。邻居们个个眼含热泪:“姜书记,这能怪你吗?到什么时候都有小人哪!”第二天一大早,姜云胜又照例早早地踏上了上班之路。而他的儿女们,则照他的吩咐,买来两箱玻璃,将被爆炸事件涉及的22户人家的破损玻璃全部换上。对这件事,姜云胜表现得很坦然:“一个炸药包就把我吓倒了,那我就不是共产党员了。”

1990年春,中日合资企业光彩制药有限公司在炮台镇成立。然而,正当公司厂房破土动工之际,少数农民想不通,甚至拔掉了施工界桩,一些人则操起铁锹往已挖好的地基里填土。姜云胜马上和镇长赶到现场,他们先是劝阻、开导,苦口婆心地解释,然而回敬他俩的竟是“汉奸!卖国!”等骂声。姜云胜豁出去了,“扑通”一声跳进地基沟里:“你们要填,就先往我身上填吧!”说完便拄着铁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泥土没过了他的脚背,没过了他的小腿,姜云胜仍站在沟里纹丝不动。半个小时过去了,填土的人心里发毛了,抡锹填土的手渐渐停了下来。警察要将带头闹事的人抓起来,姜云胜劝阻了,他拍拍身上的土说:“别这么办,群众的心情可以理解,对外开放要有个认识过程。”前些天,以姜云胜为原型的电视剧《为官一任》剧组再现当年这一场景时,许多观众流泪了:这个当年险些被“填掉”的企业已是大连市的明星企业,姜书记带领群众改革开放,利用外资建设家乡、发展经济的路子走对了。如今,炮台镇已有三资企业41家,吸引外资9800万美元,年出口供货额2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额居辽宁省乡镇首位。这些企业不但为炮台镇创造了大量的税源,吸纳了当地和周边乡镇的富余劳动力,还为城里12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解决了再就业问题。

姜云胜又开始对炮台镇做新一轮的蓝图规划:以大成集团为主体,以肉食、食品加工产业为龙头,带动全镇形成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运销业为一体的良性循环链条,以此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他的目标是,到2000年,全镇三资企业要达到100家,引进外资2亿美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65亿元,创利税500万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人均收入要达到5000元。到那时,炮台镇将真正成为辽宁省重镇和大连市的卫星城镇。

图片说明:台湾商人、大连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副经理林振家(中)与姜云胜(右一)谈为炮台镇追加投资数额事宜。姜云胜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外向型经济,目前该镇招商引资已经达到九千多万美元。新华社记者马窦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